据环球网报道,最近这俄乌那边可真是不太平,一连串的事儿赶一块儿了,热闹得很,但也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诡异。先是车臣的那位大人物卡德罗夫突然就被送进医院了,接着俄罗斯军队就搞了场精准的“斩首行动”,可让人没想到的是,平时咋咋呼呼的美英法这回却集体哑火了。
卡德罗夫(资料图)
说起卡德罗夫,在俄罗斯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。他手里握着车臣的军政大权,跟普京的关系那叫一个铁,是普京在车臣乃至北高加索地区的重要依靠。他手下的“阿赫玛特”部队,在俄乌冲突中那也是冲在前面的狠角色,打起仗来勇猛得很。可就在这节骨眼上,他突然因为“急性健康问题”被紧急送到了莫斯科的中央临床医院。
俄罗斯方面说是“旧伤复发”,但外面的说法可就多了去了。有人说是在战场上遇袭了,也有人说是内部权力斗争闹的,各种猜测满天飞。这也不怪大家瞎猜,谁让卡德罗夫的位置太关键了呢。他在那儿,车臣跟俄罗斯联邦政府之间就有个靠谱的连接点,北高加索地区也能相对安稳点。他这一住院,车臣内部的权力交接会不会出问题?对前线的“阿赫玛特”部队会不会有影响?这些都是让人操心的事儿,俄罗斯内部的权力结构怕是要因为这事儿泛起些小波澜了。
这边卡德罗夫住院的事儿还没平息,俄罗斯军队就来了个大动作——对乌克兰军队的指挥系统发起了“斩首行动”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玩的就是精准打击。2025年7月14日那天,俄军动用了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、“伊斯坎德尔”弹道导弹这些厉害家伙,朝着顿涅茨克、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地的乌军指挥所、弹药库猛轰。
根据俄国防部的通报,短短72小时,就端掉了3个旅级指挥中心,敲掉了5座美制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发射装置,还有12个无人机控制站也没能幸免,乌军一天之内就伤亡了1465人。这波操作下来,乌军的指挥链估计是被搅得乱七八糟,俄军这是想借着这股劲儿,配合地面部队往第聂伯河防线推进呢。
俄军这次可是把高精度制导武器用得相当到位,一天就能发射200多枚导弹。那“匕首”导弹,速度快得惊人,10马赫呢,乌军的防空网根本拦不住,直接就命中了地下指挥所。这既是给西方援助乌克兰的武器一个下马威,也是普京政府想通过军事压力,逼着乌克兰坐下来谈判的手段。不过话说回来,俄军这么个打法,弹药消耗得也快,西方那边还在不断给乌克兰送武器,这就像是一场赛跑,看谁能撑到最后,战场的主动权还真不好说花落谁家。
普京(资料图)
按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,美英法这些西方国家早就该跳出来说三道四了,可这次他们却出奇地安静,连声都不吭。这可有点反常,要知道冲突刚开始的时候,美国还拍着胸脯说要“无限军援”乌克兰,结果到了2025年,就以“国内弹药库存告急”为借口,暂停给乌克兰送2万枚“毒刺”导弹和30套“海马斯”火箭弹,反而先顾着给中东的盟友补货了。
英国和法国之前还嚷嚷着要派5万驻乌维和部队,结果呢?因为国内老百姓反战的情绪太高,这事儿也就搁那儿了。他们这种前倨后恭的表现,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小算盘在作祟。想借着俄乌冲突削弱俄罗斯,可又怕跟俄罗斯直接对上,那风险太大了,谁也不想承担这个后果。
而且俄罗斯早就放话了,“任何外国驻军都将视为直接参战”,俄军这次用“匕首”导弹把北约援助乌克兰的武器毁了不少,也让西方看明白了,真要是插手,那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。再加上欧盟内部也不太平,德国、意大利这些国家,私下里都在喊着要“重启和谈”,西方阵营本来就不怎么统一,这下更散了,也就难怪他们会集体沉默了。
这一连串的事儿下来,带来的连锁反应可不小。俄军搞了“斩首行动”,乌军就用无人机反击俄罗斯,双方你来我往,报复来报复去。乌军一个劲儿地打莫斯科近郊的军事目标,俄军就扩大对乌克兰西部能源设施的轰炸,慢慢就有点没头没脑了,平民伤亡越来越多。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都发出警告了,说这冲突再这么下去,可能就要滑向“全面战争”的边缘了,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。
卡德罗夫住院,美英法又不说话,这倒给俄乌和谈创造了一个有点微妙的机会。泽连斯基一边说可以无条件谈判,一边又想通过在亚速海沿岸搞大反攻,给自己增加点谈判的筹码。俄罗斯呢,也得好好盘算盘算,既要稳住内部的权力局面,保持在战场上的压力,又得小心别把美英法这些国家逼得太紧,引发更大的制裁,这平衡可不好找。
普京(资料图)
总的来说,卡德罗夫住院、俄军“斩首行动”和美英法失声这几件事,把2025年俄乌冲突的复杂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这不仅是双方在军事上的较量,更是背后各方势力在联盟凝聚力和国家意志上的比拼。现在这局势,就看各方能不能把握好分寸,是让冲突继续升级,还是能抓住那一丝丝和谈的机会。不过不管怎么说,这地缘政治上的博弈,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,背后付出的代价往往是难以想象的。咱们就接着瞧吧,看看这后续还会闹出些什么花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