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央视报道,近期,基辅遭遇俄罗斯大规模空袭。乌克兰空军称,俄军投入426架无人机、24枚导弹,攻击持续数小时,基辅基础设施受损严重。空袭后,乌方火速放风谈判,释放出诸多值得关注的信号。
泽连斯基(资料图)
在这场持续已久的冲突中,乌克兰士兵被俘数量始终是外界关注的焦点。有相关统计显示,仅在马里乌波尔战役后,就有数千名乌克兰士兵被俘,而随着冲突的持续,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。对兵力本就紧张的乌克兰而言,战俘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。这些被俘士兵中,不少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,他们的回归,无论是从人道主义角度,让那些在战火中离散的家庭得以重新团聚;还是从军事战略层面,快速补充前线的兵力缺口,提升军队的整体作战实力,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。
俄罗斯近期改变了对乌基础设施的轰炸策略,从之前的阶段性打击转为更具持续性和针对性的攻击,这给乌克兰带来了沉重打击。基辅、哈尔科夫等多个主要城市的供电系统多次瘫痪,部分地区的供水网络因轰炸受损,居民不得不依靠救济水生活。交通枢纽的破坏则直接影响了物资运输,前线所需的武器弹药和后勤补给无法及时送达,极大削弱了乌军的行动能力。乌克兰能源部长曾公开表示,仅修复现有受损的电力设施就需要数十亿美元,而这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费用。乌克兰深知,若关键基础设施持续遭袭,国家的运转将逐渐陷入瘫痪。泽连斯基希望通过谈判,促使俄罗斯停止对这些设施的轰炸。
俄乌在苏梅和库尔斯克地区的对峙已经持续了数月之久。苏梅地区与俄罗斯接壤,是乌克兰北部的重要屏障,目前俄军在该地区部署了坦克、artillery等重型装备,对乌克兰形成了持续的军事压力。而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行动,更多是通过小规模的袭扰来牵制俄军兵力,使其无法全力向其他战线增兵。但长期的对峙让乌克兰感到了巨大的压力,有乌克兰军方人士透露,仅在苏梅地区,乌军每天的弹药消耗就超过正常水平的三成,士兵的疲劳程度也远超预期。
泽连斯基(资料图)
乌克兰意识到自身的资源和兵力都消耗不起这样的持久战。谈判解决这一地区的对峙,可让乌克兰将原本部署在这两个地区的兵力抽调到更关键的前线,缩短战线的同时,也能让防御部署更加集中,增强整体的防守能力,避免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,有效缓解军事资源紧张的局面。
面对乌克兰放风的谈判诉求,俄罗斯的态度显得耐人寻味。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,俄方从未拒绝谈判,但谈判需要建立在尊重俄罗斯核心利益的基础上。这一表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其对谈判的积极回应,并非完全拒绝通过对话解决冲突。但另一方面,俄罗斯目前并未最终同意开启正式谈判,且在战场上的军事行动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。从俄罗斯的战略角度看,其在乌克兰有着明确的自身目标,比如保障西部边境的安全,防止北约势力进一步东扩,同时维护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等地区的利益,这些地区与俄罗斯在历史、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厚的联系。在这些核心目标未达成之前,俄罗斯不会轻易停止军事行动,谈判对俄罗斯而言,更多是一种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,而非简单为了结束冲突。
美国因素对俄乌谈判的影响至关重要,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对乌军援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。特朗普曾在竞选集会上提及,若其当选,将与俄罗斯就俄乌双边框架下的备忘录进行讨论,该备忘录可能包含停火条款,甚至可能涉及对部分争议领土的处置。但美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十分复杂,2024年总统选举的临近,让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对乌政策上的分歧日益明显。
普京(资料图)
民主党倾向于继续加大对乌军援,而部分共和党议员则认为应该减少对外干预,将资金用于国内事务。这种内部的分歧直接影响着美国对俄乌冲突的政策走向。有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美国对乌军援的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40%,这种援助的减少,已经让乌克兰在冲突中感到了压力,若这种趋势持续,乌克兰在谈判中的筹码将进一步降低,可能被迫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做出更多让步。
总体而言,俄乌谈判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。双方在核心诉求上的分歧巨大,乌克兰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,要求俄罗斯完全撤军;而俄罗斯则把保障自身安全利益放在首位,坚持对部分争议地区的控制权。且乌克兰在美国态度不明朗的情况下,谈判之路注定艰难。若谈判能够成功,达成一份双方都能接受的和平协议,将给俄乌双方及整个东欧地区带来久违的和平稳定,让饱受战火摧残的民众得以重建家园。